• 教育管理平台 (外)
  • 教学研究平台
  • 网络学习平台
  • 电子备课平台
  • 公共服务平台
  • 教师培训平台
  • 视频会议平台
  • 教学管理平台
  • 视频点播平台
  • 教学资源平台
  • 相关栏目

  • 学术研究
  • 竞赛评比
  • 热门文章

    TOP

    《校本研修》(第26期)
    2023-03-13 10:18:36 来源: 作者:教育学会【 】 浏览:2825



    把脉课堂教学赋能教师成长

    ——市教研室“沉浸式”视导记实

    东海高级中学  相阳

    1月30日—2月2日,市教研室组织专家团队对我校开展了为期四天的“沉浸式”教学视导活动。30日上午9时许,我们英语组迎来了市英语教研员刘玉欣主任。在组长张老师带领下,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刘主任莅临指导集体备课活动,刘主任谦虚且笑容可掬地回应我们道:“是观摩,是观摩。”

    9点25分,集体备课正式开始。先由主备老师进行说课,说课的主题是“读后续写之开心情感的描述”。主备老师以春节晚会之微电影《我和我的春晚》为导入,引导学生回答张建国上春晚这件事情的心情,继而进入本课时教学内容——描写“开心”微技能的训练。主备老师设计的第一个活动是brainstorming,是让学生抢答式地说出有关“开心”的词汇。学生抢答完毕后,主备老师再播放幻灯片进行总结;第二个活动是让学生根据春晚舞台上邓超等演员开心得手足舞蹈的图片说出一些词或词组来描述他们的肢体动作与面部表情;在第三个活动中,主备老师精心设计了一个金字塔图形,目的是带领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的词汇进行升级,由“一般”到“复杂”,由“普通”到“高级”,由“单个”到“多个”,逐渐上升至金字塔最顶端;最后,以“”张建国收到春晚邀请信时的心情”为情境,要求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词汇写一篇80字的小练笔。至此,主备老师的说课结束。

    接下来是评课。备课组成员就主备老师的说课纷纷发表了意见。我首先发言:“既然主题是描写开心,那情境写作是否应该强调一下‘开心’的心情呢?万一学生想写紧张呀害怕呀,那不是与主题冲突了吗?”接着徐老师发言:“我觉得主备老师的主题非常明确,整个教学以张建国上春晚为一条线贯穿始终,这点特别好。就是内容不够充实,我觉得需要去丰富一下。”郭老师接过话题说:“我也觉得这个在内容上不够丰富,结尾的写作单薄,不如多加几个开心场景让学生进行描述。”姜老师说:“学生互动环节可以考虑再加,需要调动学生活跃的氛围。”王老师、郇老师、田老师、桑老师、周老师等多位老师也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研讨氛围十分浓厚。最后,组长请刘主任现场指导。刘主任一改来时和蔼可亲的风格,一脸严肃地说道:“我觉得这个课的思路还不顺畅,要思考这节课是不是有意义,要想想我为什么要上这个知识点。学生哪里不会?我是怎么指导的?管不管用?要卡点发力。我觉得开心是写不出80个字的,我也不觉得一个词比更多的词不高级......”还没说完,下课铃声已经响起,组长带领我们向刘主任致谢后宣布今天的集体备课活动结束,要求大家回去再次修改课件,尤其是主备老师好好打磨明天的公开课。

    大家纷纷离开集体备课室,主备老师、组长、郭老师、徐老师都留下来讨论下一步怎么办。主备老师有点灰心丧气,说有点不想上这个课了。我们都给她打气鼓劲,给她加油:“你一定行的!”按照市教研员的意见,我们几个一起商讨改进对策。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建言献策,突然间,灵感被激发出来了:拓宽主题!我们一致认为“开心”这个切入口太小了,不太好操作,融入张建国接到春晚邀请信前的失落、接到信后的开心,以及上台时的激动紧张与演奏结束后的自豪与欣慰这些跌宕起伏的情感。找到思路后开心得顾不上吃饭,一直忙着做课件,不知不觉我们一起忙到了教学楼熄灯。还剩一点没搞定,我们商量由主备老师自己回家去完善,便收拾东西准备下班。下楼后发现我们被锁在了漆黑的教学楼里。无助之余竟发现有手电筒的亮光闪过,我们急忙呼喊:“大爷,我们还没走!大爷,我们还没走!”门卫大爷给我们开门但叮嘱我们道:“以后过了10点,谁喊都不给开门!”我们谢过大爷一起出了校门。

    第二天一大早来到办公室,主备老师刚借班试讲回来,她想再次去请教刘主任,请刘主任给她再提提修改意见。组长表示可行。已经熬了两个通宵的主备老师便抱着电脑到会议室找刘主任,再次将自己的上课思路说给刘主任听。刘主任对这次的修改给予肯定后又提出了要求:“再加大输入,同时要注重语境。”主备老师回来向我们传达了刘主任意见后,我们立即开工。有的老师负责翻阅资料,有的老师负责向老教师求助请教,大家群策群力,终于赶在全市观摩公开课前做出了课件。

    2月2日上午9点25分,全市观摩公开课开始了。学生进场,主备老师登台,悦耳而又富有节奏感的英文讲课声回荡在整个校阶梯教室报告厅。教师的精彩点拨、学生的竞相发言,听课教师的专注聆听,都定格在了这个朝气勃勃、火力全开的上午。不负厚望,这节课受到了来自全市各家高中代表教师的好评。最后,刘主任想听听参与这节课一路打磨的教师的感想,我举手作了发言:“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很多东西,成长了很多。首先,要我们学会了‘卡点发力’,即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洞察学生哪里不会,再去思考如何给予指导,指导后还要注重成效,而且每一节课都应该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设计。其次,设计时要由一个主题进行贯穿全过程,并且要给学生大量的信息输入作为他们输出的辅助,最重要的一点是,知识的讲授与掌握练习不能脱离情境,要在具体的情境中展开......”

    “沉浸式”视导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沉浸式”视导带来的影响却依然留存。此次“沉浸式”视导不仅带来专家们对课堂教学的精准把脉,也给我校青年教师搭建了一个锤炼自我的平台,赋能于教师成长!

    对《平均数》教学的一些简单思考

    桃林中学  吴玉华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三章《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中关于平均数是十分有趣的。我们数学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平均数的算法意义和统计意义,这两个意义在新课标中是有相关要求的,也是非常明确的,值得我们仔细研究和反复探讨。其实,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都是平均数,这些平均数对于小学生来说没有什么意义,但对于我们来说是有研究价值的。

    学生在小学阶段也是要学习平均数的,这里的平均数全称算术平均数。它是用来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也是用来表示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在数据统计中平均数是利用最多的一个统计量。算术平均数是指一组数据中所有数值的总和除以该组数据的个数所得到的商。根据题目的要求计算算术平均数可以采用直接法和加权法来计算。其实它们都是很简单的。例如对于两个数a,b,它们的算术平均数就是(a+b)/2。n个数a1,a2,a3,……an,它们的算术平均数就是(a1,a2,a3,……an)÷n。在这里我也想说说加权法计算平均数。

    简单来说,可以理解为一组数据中每个参数出现的次数可能不相同,我们既可以用所有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总个数,也可以用每一个数据乘以出现的次数相加求得总和在除以个数。

    在平均数的练习题中,数学老师经常会出这种练习题。有苹果10千克,每千克5元,梨5千克,每千克2元,将它们混合在一起,请问每千克的价格是多少?如果用这样方法计算(5+2)÷2=3.5(元)显然是不可以的。这道题显然和加权平均数中的权重是有关系的。我们也可以这样想,如果有1吨的苹果和1千克的梨还是混在一起,还是按3.5元的价格出售,我们是不是很亏呢。正确的算法应该是(10x5+5x2)÷15=4(元),这混合在一起的15千克水果应该按4元每千克的价格出售。这种方法计算的平均数叫做加权平均数,其中10千克的10、5千克的5叫做“权”,在这里表示某个数据出现的次数。我们再看下面的一个题目:小红前3天平均每天折7只小纸船,后2天平均每天折2只小纸船,请问小红这5天平均每天折几只小纸船?学生经常的做法是(7+2)÷5=1.8(只),这就是学生对加权平均数的理解不够深刻。我们老师要正确区分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以便于给学生正确的解释。

    上面题目容易弄混的原因是:因为每个平均数是不同数量的样本平均得到的,这样每个数据的权重就是不同的,当每个平均数权重不同时,不能相加再作平均,需要按权重求出每个样本总体,相加求和再除以样本总数。像这种例子还是很多的。

    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关键在于学生不能正确理解这两者真正的意义,我们老师也不应该在刚学平均数的时候就出这样类型的题目。用这样类型的题目考察学生是否掌握平均数,既难为学生,也没有必要。

    “双减”背景下数学笔记的有效使用探究

    白塔埠中心小学   刘洪华

    课题编号:DHJYXH2022005

    怎样让学生学完知识后记得住、记得久,遗忘的慢,我想这是每位教师经常记挂于心的问题。多年以来,学生头学后忘,一直苦恼着我。疫情原因,原本寒假前的期末水平测试,搁置在寒假开学第二周进行。经过漫长的40多天,孩子上学期学的东西基本已遗忘干净。经历了七天的复习,虽有所改善,但效果也不尽人意。一直以来,学生在学习了新的单元知识后,前一单元的知识也会忘了很多。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我认为记录笔记,是比较有效的一种巩固提高数学学习效果的途径。

    一、数学笔记的曾经
      很多数学教师也曾意识到数学笔记的重要性。他们经常引导学生把发现、总结的数学知识点、规律,让学生记录下来,或集中记录于一张纸上,或记录在教材对应的例题旁。笔记内容通常很单一地记录教学之后总结的东西。这样的数学笔记,种种原因,使用的频率少,利用的效果差。

    二、数学笔记的现在
    要想提高数学笔记的利用价值,我们就要改革。

    (一)数学笔记使用的时机。

    1.课前预习时记录笔记。

    ①帮扶监管,养成习惯;②教师引导,优化方法;③有效指导,规范格式。
       2.课堂交流时使用笔记。①习惯借助笔记交流;②交流时笔记的补充、修正。

    3.课堂汇报时展示笔记。借助笔记展示预习与交流成果。

    4.精讲点拨时完善笔记。再次补充、修正笔记。

    5.课堂小结时升华笔记。课堂归纳小结后,知识更加完整、系统化。
       6.巩固内化时应用笔记。对于还没记住的知识,使用时笔记就起到拐杖作用。
      (二)数学笔记内容的呈现方式。
       1.文字型。
       数学课堂上,教学的概念,总结的规律以及一些理论性的发现,可以用文字描述记录于数学笔记上。为了加强效果,可结合一些实例加以说明,帮助理解。
       2.图文结合型。
       有一些数学知识,可采用画图结合文字说明的方式,呈现知识。
      1)几何图形的认识。
       在初次认识、探索平面图形或立体图形相关知识时,可以画出相关图形,并附上文字说明。这样的效果更加直观形象。

    2)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例如: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先用画图表示,在附上文字: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②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例如: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先画图表示圆柱转化成近似长方体,再附上文字说明: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若干份,沿着高切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长方体的长等于圆柱底面周长的一半,长方体的宽等于圆柱底面半径,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圆柱的体积。因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周长的一半×半径×高,也就是πr×r×h,所以V=πr2h。

    数学笔记是否能更加高效的利用?数学笔记能否给数学学习带来更大的益处?这些思考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探究。

                                   (说明:因网络后台不支持图片编辑,原文图片被删减)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导入设计

    房山中心小学姚文瑜

    课题编号:DHJYXH2022015

    小学是阅读教学的起步阶段,阅读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导入是否在一开始就抓住学生心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激活已有知识并使学生乐于参与思考,往往决定了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导入作为每节课的开始环节占据着重要地位。

    目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导入设计存在的问题整理如下

    导入时长把控不足

    在一些生词较多的单元中,教师往往在课堂的开始分配了较多时间在单词的复习及教学上,有的复习导入长达十多分钟。以上情况可以归因于教师在设计导入时对课堂活动缺乏科学的规划和预设。导入时长过短会导致学生无法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对本课兴趣度不高的问题,导入时长过长则会导致学生新鲜感被消耗甚至教师将无法合理安排接下来的教学环节的问题。

    二、导入方法单一

    对于课堂导入,小学生更容易对多元的导入方法产生兴趣与期待。如果教师长期以固定的一种或几种导入方式进行教学会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倦怠感,甚至对英语课程的学习丧失兴趣。

    三、导入设计繁复导致目标不明确

    教师在公开课的导入设计上往往会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有些教师会有意识地精心设计一些“不同寻常”的导入。但在这样的课堂导入中,有些导入设计与课程的联系并不紧密且没有很好地体现教学目标且教学任务较难达成。

    四、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在实际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一些学生参与度低的问题是不可忽视的。尽管教师认可导入的重要性,但由于教师缺乏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及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及现有知识水平等因素,导致课堂导入设计程式化严重,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小学英语课堂的导入原则需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知识水平及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发展规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导入原则主要是根据教师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三个角度提出的,教师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遵循的导入原则整理如下。

    一是目的性原则小学英语教学导入的设计要与教学目标相贴合,要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作为课堂的热身部分,导入的主要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为新的课程内容铺平道路。二是趣味性原则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是其认识事物过程中产生的良好情绪。小学生思维活跃性强,学习动机多种多样,而其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兴趣是维持其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三是简洁性原则课堂导入活动作为一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容忽视,但课堂导入活动的设置应简洁明了,毕竟导入活动只是课前的准备工作。教师应该通过简洁的活动设置并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内迅速而巧妙地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四是多样性原则课堂导入的方法是多样的,教师不应拘泥于常用的导入方法,而应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选择不同的导入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即使不同课程具有相似的教学目标或教学内容,教师也可以用不同的导入方式进行教学,进而比较其效果的异同点。五是以生为本原则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要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及兴趣来设计教学,教师要将自身的主导作用于学生的主体性结合起来,而不能仅从自身角度出发进行教学。

    课堂导入是否在一开始就抓住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并使学生乐于参与课堂活动,往往决定了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成功的课堂导入需要教师充分贯彻导入原则,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文本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取并运用合适的导入方法来设计课堂导入活动,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其快速进入课堂状态。

    我的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实践尝试

    房山中心小学周倩

    课题编号DHJYXH2022011

    以我所在乡镇中心小学学生活动课为例,分析我校合唱队实际问题。由于我校学生的音乐素质没有那么高,所以我对他们的合唱训练都是较基础的,其中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实践。

    合唱教学

    1.歌词学习。《四季的问候》是一首日本的合唱作品,钢琴家久石让的作品以旋律优美著称,它的歌词给人清新优美的感受。“且听风吟在茂密森林,用春的节拍宣告它来临。”歌词是歌曲的情感表达最直接的形式,所以我在排练中首要让学生用心去感受歌词的意境,安排合唱队员去读歌词分析歌词。如果队员能把歌词的意境唱出来,歌曲听起来就好听。“好听”其实是对歌曲的最好的评价,因为音乐首先是听的艺术,能够让耳朵感到舒适才能让心进行深切的享受。队员能够唱出好听的音乐,能让听者感受到他们的感动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

    2.旋律的学习。音准在合唱作品中是尤为重要的,合唱的写的是和声,音唱的不准,和声必然不和谐,听起来是种折磨。当然在合唱中不协和音程常有,但这样的不协和最终走向的是协和,例如导七和弦解决到主和弦。《四季的问候》主调为a小调,如谱例1处第一小节运用离调手法使调性转到b小调,第3小节又转到e小调,第4小节又回到a小调。

    3.合唱中基本常识学习。乡镇小学学生基本上没有太多乐理知识,让学生唱好谱也不容易。为什么很多学生不唱谱,其一是老师觉得这是多余的浪费时间的,其二唱谱对学生来说有些难度。正确的唱谱有以下几点:①唱谱时打拍。很多学生只唱谱不打拍,造成节拍、节奏混乱。唱谱应和打拍同步,可用脚或手打拍,这样有利于学习节奏。②唱谱时应唱各种记号。只是唱音符、唱节奏还不够,音乐中有多种记号,唱谱应尽可能把各种记号唱进去,而不是等会唱音了再解决这些记号。③无声换气。这样可以避免队员声音“冒”出去,音乐才能连续下去,整体感更强。所以队员之间的默契很重要,听到别的队员在此处换气,那自己就撑过这一小节,在他处换气。再次进入音乐时要轻声加入,不能破坏音乐的线条。最终实现合唱音响不断,表现出合唱作品中连绵高远的意境。④跟琴唱。学生刚学习歌唱时没有调式调性,所以跟琴唱很重要。先让学生把每个音的音名标写在谱子上,然后一句一句跟琴练唱。此时什么时候填词演唱已经不重要了,把谱子唱到熟记于心填词唱就非常自然而然了。

    4.团员和指挥的配合练习。因为学生没有接触过合唱,不知道合唱如何唱,也不知道指挥是干什么的,是什么样的存在。而一个合唱团的核心就是指挥和团员的默契程度,团员越能看懂指挥,歌曲的整体表现就会越好。首先是看懂指挥的气口,跟着指挥的手吸气才能有一个完美的开始。其次是看懂指挥的强弱变化,指挥画拍大小不同:画大唱得强;画小唱得弱。最后看懂收拍,队员不能自己收音。指挥手悬在空中停住不动,队员声音要保持;指挥展开的手指变得收缩,队员收音。

    合唱练习

    学生在日常的训练中要相互理解包容,在一次次的碰撞中逐渐走向和谐。首先各声部要集中练习,高声部队员集中唱,低声部集中唱。指挥有针对性的对各声部进行指导。《四季的问候》是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所以每个段落的变化,每个乐句的变化都各不相同。

    A段共四个乐句,a乐句和b乐句在句末作小的渐强减弱,高声部的尾音需要让低声部的升5,加强和弦色彩的突出。c乐句整体比a、b强一些,长音作弱,强弱要明显。d乐句非常难唱,升1、升2、升4变化音作重难点练习。高声部出现曲子最高音的e2,此音要唱的直而通透。

    B段的“ la”部分最考验两声部的相互配合。两个声部要学会倾听相互谦让,低声部来了,高声部的长音要弱下去,同时低声部作强,高声部来了低声部作弱。此段的尾声要作渐慢减弱的处理,尾声和声色彩主要是高声部营造的,所以要强调高声部的音准问题。

    最后A段反复时的结尾一定要看指挥,指挥左手保持,右手给到钢伴,团员的收音要比钢伴声起要稍长一些,以此保持连贯的音乐线条。低声部在此曲中作为高声部的铺垫,时而现时而隐,特别是A段中一直要保持长音的连贯性,音准非常重要,音色反而是次要的。另外合唱团员一定要看指挥,不能死盯着谱子看,指挥平时会做什么样的表情动作团员一定都要熟记于心,理解指挥等于理解曲子。在练习时学生最好是时刻拿一只笔作记录,指挥说的一些歌曲处理都需要记下来,平时训练时就让学生背谱背歌曲处理,才能在活动中体现整个团体的素养。

    新课标“以美育人”的教育理念,使我们努力探索音乐教育新可能新发展,而合唱教学一直是音乐教学中的难点。但知难而上是我们的信念,我坚信只要用心齐心,中小学音乐学科会有光明而坦荡的未来。

    乡镇小学课间十分钟现状分析

    房山中心小学肖岩岩

    课题编号DHJYXH2022010

    最近一个词语出现的很是频繁:“课间圈养”,看到这个词语,我感到很是诧异,圈养的是什么。竟然是对活泼好动如花一样年纪的孩子们的管制。其实在学校仔细观察,可以真实的发现:现在孩子们的课间似乎已经悄然发生了改变。从过去的课间三五成群的丢沙包、踢毽子、跳绳……变成现在的除了上厕所,就在座位上待着;不允许奔跑、大声喧哗;课间不允许进入操场、不允许进入别的楼层、不允许站在阳台上……诸如此类太多的规定了。下面我以某乡镇小学为调查对象,根据回收数据,对课间活动安排、课间被教师占用情况、学校场地课间使用情况等方面作整理分析

    一、课间十分钟安排情况

    除了大课间有固定的广播操之外,对于学生小课间的安排,学校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该做哪些事情。这里根据对教师和学生访谈调查,将学生小课间活动安排按照这样分类,其中2%吃零食,8%做其他事情,10%写作业,奔跑皮闹35%,25%聊天,20%玩游戏。其中35%的学生会奔跑和皮闹,这就给学校的安全管理带来非常重的压力。如果没有相应的管理措施,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一旦出现,谁都承担不起这样的责任。

    二、课间教师占用情况

    由于课间没有明确的规定活动任务,所以根据学生自发性的活动来看,基本上是以玩为主。课间本来是学生自由活动放松的时间,但是由于教学任务以及对成绩的要求,课间还会出现被教师占用的情况,其中超过一半的孩子反映老师经常占用课间,49%的偶尔占用,不占用的情况为0。可见课间被占用的现象还是很普遍的。

    三、课间学校场所使用情况

    为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学校课间情况,这里还获取了学校的课间场所使用情况。当然在这里的确也可以发现“课间圈养”的情况,从表1-3中可以看出其中操场课间十分钟使用仅占4%,教室占比48%,走廊40%,其他8%。学生待在教室的占到48%,大部分学生课间还是以教室为活动中心。操场的课间使用率仅占4%,可见一般课间是极少到操场活动的。

    从以上的数据来看,不可否认,学校的课间的确开始变得静悄悄。然而课间变得安静。学校在这上也是很苦恼的。学生家长对学校的高要求。学校始终重于泰山的安全管理。加上课间是安全事故高发的时间段。由于种种原因,学校在没有想出好的解决办法之前就只能将学生的课间控制起来。例如以上提到的课间让教师晚退早到,这样虽然会产生教师课间普遍占课的现象。但是这样的做法能大大的减少课间安全事故的发生。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这样过度的保护,也让孩子失去了童年的快乐。“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课间十分钟到底该如何管理,才能取得安全与快乐并存。这还是值得我们深究的一件事。期待以后有好的解决办法。

    课例反思:“动漫+美术”的行走路径

    洪庄中心小学郭莹莹

    课题编号:DHJYXH2022025

    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动漫对美术课堂教学的影响,应该与时俱进合理有效地把动漫教学融入到美术课堂教学中,这样不但可以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而且可以尽最大可能地丰富美术课堂的教学资源。这对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绘画技能和创新思维等具有很大的意义。因此,我尝试着将动漫带入了美术课堂,执教了《我设计的动漫形象》一课,反思如下:

    一、”:趣味情境,激发学生内驱力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告诉我们在学生的学习中,学习兴趣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进入教学的伊始阶段,学生可能尚未从课间放松的状态中转变过来。那么此时尤为重要的就是教师合理科学地设计趣味教学情境。一个具备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可以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继而达到高效率教学的目标。

    课堂趣味情境的设置,还可以从物理情境与心理情境两方面入手,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在教学《我设计的动漫形象一课时,就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经典动画片《花木兰》,通过优秀的视听体验,丰富学生们的感官感受,这就是心理情境的设置。再比如说,我提前利用课下时间,运用彩色卡纸进行经典卡通形象的制作,有哆啦A梦、葫芦娃、阿童木等。接着,把这些形象粘贴在黑板与墙壁上,使学生一进入到教室中,就感受到浓烈的动画趣味,这便是物理情境的设置。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教师还可以在窗台、讲台上布置一些卡通玩偶,供学生进行欣赏与近距离观察。

    二、“新”:数字设备,讲解动漫设计要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教学工具的功能多样性与便捷性得以扩展,并给予教师教学很大便利。目前比较主流的现代教学设备主要有多媒体投影仪、触控电子屏等,它们各自具备自己的特色,适合教学不同环节使用。以往的美术课堂教学总是会出现课堂气氛枯燥乏味、教学过程缺乏直观性与论证性等现象,对学生理解知识造成了很大阻力。基于这样的现状,再结合动漫形象设计的内容特点,教师必须要积极利用数字媒体资源与数字教学设备,为学生进行一堂精彩的动漫教学。

    在教学《我设计的动漫形象》一课时,电子屏上为学生展示了《功夫熊猫》和《魔卡少女樱》两部动画的角色设定图。同时,依据两部动画的角色设计图,设置了几个问题,供学生进行思考。具体来说,问题1:“你们认为动漫形象与写实人物绘画有哪些异同?问题2:“你能总结美日两国动画在角色设计上的差异与审美倾向吗?”问题3:“你能试着总结并预测一下未来动漫形象设计的发展趋势吗?”这三个问题能够有效推动学生去探究动漫形象设计的风格化与构成元素,激发他们的学习源动力。学生依据这三个问题情境的设置,就可以带着目标再一次观察展示出的设计图继而进行探讨与总结。必要时,可以向教师申请观看一下这两部动画的片段,并利用速写的形式画下角色设计的记忆点。课堂继续进行,为学生进行解惑,并告诉学生,从功夫熊猫的设定图来看,美国动漫的角色形象设计更为夸张凝练,是一种高度概括的喜剧设计;日本的角色形象设计则更加唯美清新,是一种基于真实人体比例的美化设计。同时,在这里引出动漫形象设计的要点,那就是动漫角色设计要依据一定的受众或是故事情节来安排,不可使形象的设计脱离原本的故事语境。经过上述的设计分析,我对这一阶段的教学进行了总结。美国的动漫形象设计是一种概括法则,旨在将复杂的现实体块,用弧线、曲线、短直线进行大幅度提炼;而日本的角色形象设计一般以人物为主角,是一种美化的过程,难度要比单纯概括大得多。

    对小学生进行动漫形象设计教学,其本质是一种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的前沿化体现,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怎么样对现实物象进行提炼、概括与总结的线段式创作,使学生摒弃“看到什么画什么”的错位设计思维。通过一系列的动漫形象设计教学,我的学生们都收获颇丰,并对动漫的认识更加深刻,是一次很好的学习体验,突破了传统美术课堂的想象力

    立足课堂教学,强化课题研究

    房山中心小学  袁雪

    课题编号DHJYXH2022014

    作为一个新手老师,接到通知要接手一年级的时候,内心特别的慌张。心想一年级的知识简单,孩子年龄又小,一年级的数学课该怎样上呢?如何才能提升孩子的数学学习兴趣,并在数学上得到发展呢?怎样设计才能让孩子从“幼儿园式学习”平稳过渡到“小学式学习”?正当我一筹莫展时,想到了新课标中提到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加强学段衔接,注重幼小衔接,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接下来我就从三个方面谈谈我的做法。

    一、巧用儿歌记忆

    在开学前,利用哔哩哔哩、小红书、抖音等平台搜索整理幼小衔接的知识点儿歌,其中《认位置》一课中,把儿歌《认识左右》作为课中手指操,在课中边做边唱,不仅能得到短暂的休息,同时也巩固“认位置”的相关知识点。“认识10以内数”这个单元,借助儿歌《数字歌》来帮助学生认、读、写数字1-10;在《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一课,学生容易混淆大于号和小于号,借助儿歌《大于号,小于号》“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尖头在前是小于,开口在前是大于,两个数字中间站,谁大冲谁开口笑”来帮助学生分辨和理解大于号、小于号的含义。凑十法是学习20进位加的重要方法,利用儿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合成一双手”来帮助学生记忆十的分与合。利用儿歌不仅能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知识点,同时孩子们也很喜爱,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数学问题生活化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对熟悉的生活情况,会感到亲切,更有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许多生动、鲜活的生活情景,例如:在学习“数一数”时,创设了学生经常去的游乐园情景,学习“认位置”时,创设了学生平时生活学习的教室情景,学习“分一分”时,则是以学生熟悉的超市作为情景,展开学习的,让学生在平时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的事物中学习。同时也要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例如我们在学习认数时,学生经历了从4个气球抽象出数字4后,接着让学生说一说数字4还可以表示什么,学生举的例子都是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比如4张桌子、4把椅子、4个汉堡、4个碗、4个奥特曼玩具等等,可见学生在应用所学到的知识时,也进一步理解了数字的含义。学习“认位置”时,其中的难点是让学生知道,谁在谁的哪边,谁的哪边是谁等,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让学生把家里常见的物品摆成九宫格,接着向大家介绍物品的的位置,不仅能做到重难点的突破,并且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放学排队时,用倒计时的方法,也就是让学生从20倒着数到0,在让学生巩固知识的同时也让学生产生时间意识。让学生从熟知的生活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并在生活中自觉地应用数学知识。数学学习应当走“生活化”的道路,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来自我们身边的现实世界。

    三、游戏化教学模式进驻数学课堂

    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集中注意力十分有限,多数时间喜欢游戏娱乐,因此游戏教学模式能让学生在游戏娱乐中感悟学习的快乐,体验数学的魅力,在寓教于乐中掌握知识,提升技能。例如:在“认识图形”这一课,让学生闭眼在袋子里摸出一个图形,接着猜一猜是什么图形,最后说一说为什么猜这个图形,用这样一个小游戏,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和巩固了这些图形的特征。在学习“分与合”这个单元,经常会以“对口令”(对5的口令,一位同学我出2,另一位同学我出3)和“猜一猜”(一个同学问猜猜我把8分成了几和几,另一位同学1和7,直到猜对为止)这类游戏来巩固和记忆2-10的分与合,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的合作交流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也经常会创设闯关的式的游戏情景,把整节课的内容连接起来,并且在课堂中穿插着小组间的比赛竞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将游戏融入数学教学,让数学不再枯燥,提升数学学习兴趣,实现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农村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运算能力调查报告

    房山中心小学   李乐琦

    课题编号:DHJYXH2022008

    为了深入研究农村中高年级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现状,笔者特在任职的学校开展调查研究。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主要为随机抽选180名学生,具体分布情况为四年级60人,五年级60人,六年级60人以及四五六年级组的数学任课老师共15名。数据的来源为线上发放的问卷调查的数据以及线下的教师访谈记录。问卷共发放180份,收回176份,收回率97.8%,男女比例约为1:1。

    研究工具参考了吴汉荣教授的《中国小学生数学基本能力测试量表》和林崇德先生的运算水平理论,依据任职学校的现状,撰写了关于农村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调查问卷以及教师访谈记录。主要通过18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其中15一线教师进行访谈以及课堂观察的方式来收集数据,深入了解本县农村小学中高年级运算能力现状。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影响因素,提出培养策略。

    一、学生对运算能力的认识

    这一部分主要是学生运算能力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问卷分为六个部分,主要是从学生对于数学运算的态度(第1、2题)学生对于运算知识掌握程度(第3、4题)小学生解决运算问题的方式(第5、6题)学生的运算习惯(第7、8题)以及小学生认为提高运算能力的措施(第9题)五个维度设置学生问卷,从各个方面考察学生对于运算能力的认识。

    1. 学生对于数学运算的态度

    问卷的第1、2题主要想研究学生对于运算的情感取向,在第1题“你对数学运算是否感兴趣”一题中,调查分析显示,19.9%对于数学运算是非常喜欢;48.3%的学生是比较感兴趣;31.8%的学生对其不感兴趣。在“你对于课堂上老师讲授运算题目的态度”这一题,搜集的数据如下表所示,所调查的小学生中,对运算类型课堂感兴趣的占15.3%;感受一般,随便听听的占35.8%无聊枯燥的占48.9%。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对于运算的兴趣并不浓厚,非常喜欢的学生不到五分之一。且学生对于运算教学类型的课堂兴趣不高,感到无聊枯燥的学生几乎占了一半。造成学习兴趣不浓厚的原因有很多,小学中高年级运算题目本身就有一定难度性,学生不喜欢此类题目,再有就是教师运算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由于运算的精密性严谨性,教师在讲授相关知识时采用最多就是单一的讲授法,并且教师喜欢用大量的练习来填充课堂,在教学时把运算的重难点放在了练习量的增加上面,这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对于运算学习的兴趣不浓厚。

    1-1  学生对于数学运算的态度调查分析表

    1、你对数学运算是否感兴趣

    人数

    占比(%)

    A非常喜欢

    35

    19.9

    B比较感兴趣

    85

    48.3

    C不感兴趣

    56

    31.8

    2、你对于课堂上面老师讲授运算题目的态度

    人数

    占比(%)

    A很感兴趣

    27

    15.3

    B随便听听

    63

    35.8

    C无聊枯燥

    86

    48.9

    2. 学生对于运算知识掌握程度

    这一维度主要想要了解学生对于运算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运算能力的情况以及丢分原因。第3题“在平时的考试中,有没有因为运算错误丢分”,从来没有的学生占比很少,仅占7.9%;经常有的学生占59.7%;32.4%的学生选择的是“很少”选项。“数与代数”是小学阶段的重要板块,运算也是小学数学学习中的主线,任何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对于数字的处理和计算,59.7%的学生因为运算丢分说明农村小学生的运算能力整体水平不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迫在眉睫。

    4题主要分析了学生的丢分原因,笔者从侧面了解了影响学生运算能力的一些因素,27.3%的学生归因于粗心大意;35.8%的学生把原因总结在没有掌握法则和计算律;36.9%的学生认为丢分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对于算理的理解。这三个选项分布的人数相差不大,其中缺乏对于算理的理解这一个选项人数稍多一些,学生的丢分原因还有可能是粗心大意,小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抄错题看错题审错题的现象经常发生。

    1-2  学生对于运算知识掌握程度调查分析表

    3、在平时的考试中,有没有因为运算错误丢分

    人数

    占比(%)

    A经常有

    105

    59.7

    B很少

    57

    32.4

    C从来没有

    14

    7.9

    4、平时的运算题目丢分的主要原因集中在哪

    人数

    占比(%)

    A粗心大意

    48

    27.3

    B没有掌握法则和计算律进行运算

    63

    35.8

    C缺乏对于算理的理解

    65

    36.9

    3. 小学生解决运算问题的方式

    这一部分主要想了解学生解决运算问题的方式,第5题“遇到复杂不会的运算题目,你会怎么解决”中,26.7%的学生遇到不会会主动请教老师和同学;24.4%的学生对于不会的问题放任不管;48.9%的学生会自己冥思苦想。学生在遇到难题的时候大部分选择自己思考而不是去向老师同学寻求帮助,说明在运算学习中学生与教师同学的亲密度和互动度不高。而在第6题,笔算与计算器的分配情况,39.2%的学生做题目时喜好用笔算口算,29.5%的同学可以很好的把二者结合使用,但仍有31.3%的同学会去使用计算器。

    1-3  小学生解决运算问题的方式调查分析表

    5、遇到复杂不会的运算题目,你会怎么解决

    人数

    占比(%)

    A请教同学和老师

    47

    26.7

    B自己冥思苦想

    86

    48.9

    C放任不管

    43

    24.4

    6、做数学运算题目更喜欢哪一种运算方法

    人数

    占比(%)

    A笔算和口算

    69

    39.2

    B简单的自己算,难的借助计算器

    52

    29.5

    C一般用计算器多一点

    55

    31.3

    4. 学生的运算习惯

    这两题主要想了解学生的运算习惯,良好的运算习惯对于提高运算能力有一定作用。在“运算之后会有验算的习惯吗”一题中,仅有17.6%的学生会有每一道题目都验算的习惯;51.7%的学生偶尔会验算;30.7%的学生一般不验算。调查结果显示,偶尔和一般不验算的学生远超验算的学生。验算可以提高正确率,验算也可以重复运算过程,巩固算法和算理,但是超过80%的学生没有养成验算的习惯。在第8题“订正错题之后会反思回顾吗”中,25.6%的学生为了错题准备了专门的错题集;43.2%的学生有时候会去分析错误原因;31.2%的学生没有养成反思回顾错题的习惯。但是一些学生所谓的“订正”就是把错误答案修改成为正确的答案,没有反思错误的原因,也没有归纳同一类型的错题。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农村小学的学生没有养成勤验算以及分析错题的习惯,培养其运算能力可以先从运算习惯的养成入手。

    1-4 学生的运算习惯调查分析表

    7、运算之后会有验算的习惯吗

    人数

    占比(%)

    A几乎每一道题目都要验算保证正确率

    31

    17.6

    B偶尔

    91

    51.7

    C一般不验算

    54

    30.7

    8、订正错题之后会反思回顾吗

    人数

    占比(%)

    A有错题集记录错题

    45

    25.6

    B有时候会分析错题原因

    76

    43.2

    C很少

    55

    31.2

    5. 小学生认为提高运算能力的措施

    最后一题“你一般通过哪些方式来提高自己的运算能力”中,29.0%的学生选择了题海战术;28.4%的学生认为归纳运算技巧和运算方法有助于提高自己的运算能力;42.6%的学生则表示顺其自然就好,不需要提高。

    1-5 小学生认为提高运算能力措施调查分析表

    9、你一般通过哪些方式来

    提高自己的运算能力

    人数

    占比(%)

    A加大练习量,题海战术

    51

    29.0

    B归纳运算技巧和运算方法

    50

    28.4

    C没有特地提高,顺其自然

    75

    42.6

    二、教师访谈结果

    关于教师的访谈,笔者写了四条访谈提纲,总共采访了四年级数学教师5人,五年级5人,六年级5人,共15名教师。通过面对面访谈的方法进行。一共四题,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教师对学生运算能力的评估和培养策略(第1、2题),第二部分是教师运算教学面临的困惑运算教学方式(第3、4题)。

    1. 教师对学生运算能力的评估和培养策略

    当笔者访谈第一题,询问教师当前的运算能力现状时,15名教师都表示目前学生的运算能力偏低,四五六年级运算知识相比于第一学段更为复杂困难,很多学生之前第一学段的学习就没有打好基础,导致到了中高年级考试中经常因为运算失误丢分。当笔者与教师访谈到第2题,有12名教师之前做过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努力,这12名教师认为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可以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习惯,提高学生对于运算的兴趣以及课堂教学讲清算理这三部分来培养3名六年级的教师认为当前教学重点在于提高学生运算的速度与运算的准确率,运算能力不需要刻意培养,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运算能力会不断提高。

    2. 教师运算教学的困惑以及运算教学方式

    3题主要想了解一下当前教师在运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有9名教师对中高年级的运算教学课堂展开存在困扰,面对运算开展的教学活动多为练习课或者纯讲授课,无法创设有趣的情境来导入知识;有4名教师认为当前学生在运算教学课堂上面经常走神,专注力不够,学生不喜欢上类似的课,教师接收不到有效的课堂反馈;还有2名教师认为课后练习题错误率过高,教学效率偏低。最后一题,笔者询问了15名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最常见的还是讲授法,在平时公开课以及赛课的时候可能会夹杂游戏法以及其余方法。也都尝试过别的方法,但是没有单一的讲授法效果直接。农村小学教师喜好用练习量来提高正确率,但是在运算课堂上都忽视了最根本的算理教学。

    三、总结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农村小学的教师有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意识,对于运算能力的培养也很重视,但是教学效果不佳。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完成教学任务,包括笔者在内的大多教师在运算教学的时候仍然喜欢用单一的讲授法,喜爱大量的题目练习来提高运算的正确率。乡镇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运算现状存在很多问题,通过此次调查笔者也能发现部分原因,也会根据具体原因想出应对的培养策略,切实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班级管理从“净”开始

    ——《扫除道》一书的启示

    曲阳中心小学  牛秀芬

    课题编号DHJYXH2022050

    偶然机会读了《扫除道》一书,我深深地被管理者键山先生的智慧所折服,尤其是书里有这样一句话,叫作“百术不如一清”,意思是你有各种各样的招,有各种各样的手段,不如把一个东西弄得干干净净,能够把干干净净这件事做好,其他的事情就容易多了。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经验,我从中领悟到根本所在,管理班级可以很复杂,也可以很简单,如果要想做好一切事,首先要学会坚持做好一件事。我想,“干干净净”又何尝不可以作为班级管理核心文化呢?于是我便进行了大胆的实践于尝试。

    一、“清”书包

    今年我带二年级并且是班主任,二年级孩子所学主要科目是语文与数学两个科目,所需带东西原本应该不多。但是大部分家长会让学生带很多东西(铅笔、彩笔、饭盒等),因为农村孩子大多要在学校吃饭且自带餐具。孩子每天会背着大书包上学、放学很是吃力。还有一部分学生拖着拉杆书包,这样上楼、下楼很危险。班级里孩子六十多个孩子,书包占满走道,很不美观。

    于是我和配班老师进行探讨,对班级孩子的背式书包、拉杆书包,统一做了要求:一律换成手提袋,这样孩子们每天放学拎着一两本书很轻松,有利的减轻孩子们的负担。手提袋体积小可以放桌洞里,也可以统一放桌腿内侧一旁。这样问题就解决了,班级里手提袋有序摆放,教室地面变得整洁了。

    二、“清”桌子

    孩子们每天一下课,桌面都会乱遭遭的,为此我让孩子们桌面要做到整洁,每节课上完就要收拾一下,把多余的东西放桌洞里,桌子是只能保留下一节上课的书本,要统一放在左上角,这样有利于培养培养孩子学会及时整理桌面的好习惯。

    桌面收拾干净了,可是孩子们的桌洞里,时常会随手丢垃圾进去,一拿东西,垃圾就被拖到地上,为此我又让每个孩子们人人准备“小帮手”——小布袋,垃圾随手放布袋里,每天放学带回家清理掉。

    偶尔有调皮的孩子,还会丢垃圾,为此提出班级口号“教室卫生,人人有责”,言传不如身教,每当看到班级地面有垃圾,我都会弯下腰把垃圾捡起来,这样孩子们慢慢地也会主动去捡起地面上的垃圾,同时我利用班队会号召他们,每个人都有一双火眼金睛,如发现垃圾,我们都是班级的小主人,要主动捡起垃圾,干净整洁的环境靠大家。这样培养孩子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也培养孩子班级主人翁的精神。

    课桌的摆放,估计是班主任很头疼的事情,班级桌凳的摆放可花了我不少心思,班级孩子多,加上孩子年龄小,要想桌子排齐,就得让孩子们有线可依,为此班级水磨石的地线,我充分利用起来,横排竖排都要求按线摆放,另外排排有专人负责。横排竖排、排排安排一位小组长进行监督,每次上课、下课我都会不厌其烦的督促:“孩子们桌子线对齐了吗?看看哪排桌子最整齐?”时间久了,孩子们逐渐养成主动排桌子的习惯,现在孩子们只要下课都会自觉把桌子排放整齐,然后再把凳子放桌子下面,然后才有序的离开座位。

    为了防止孩子们桌子、凳子发出挪动的声响,我为每个孩子桌子腿和凳子腿上都安装了皮套,教室里现在再也听不到桌子、凳子的来回挪动的声响了。有了桌腿套,桌子和地面贴合更紧密,桌子不会来回动,横排竖排桌子更加整齐了。

    三、“清”教室

    事无巨细,班级里值日工作我进行了合理分工,班级卫生工作分工:地面的清扫、桌子的摆放、讲台的清理、黑板的擦除、垃圾入池,拖地人员……任务分配到个人,人人有任务,人人责任。班级有了细致的分工,孩子每次值日,他们都会有条不紊进行值日任务,不仅能快速的完成值日任务,而且各项任务做得非常好。

    之前打扫完工具,孩子们都随便一放,为此我和班委会的成员一起探讨如何摆放:扫把、拖把的把手挂绳,绳子的长度,扫把上的标号,都会细心的和孩子们商量,放阳台的哪个位置合适,进行调整。这样胡乱放工具的现象没有了,打扫工具挂起来,打扫工具存放处变得的整洁了,孩子们每次去取工具也方便了。每次打扫孩子们都会觉得特别是幸福的一件事。

    班级管理,我一直坚持致力于班级扫除活动,扫除都是孩子们一起干,共同扫除对于孩子们提高集体意识和相互配合的协调性是非常有效的“净”让我们班级的教室更加整洁干净,让孩子们心变得更加团结凝聚

    开学至今,几乎每周班级都会被评为校“优秀班集体”,每次评选获奖时孩子们都非常开心,我知道那是他们辛苦付出换来的。不仅如此,这学期的期中考试成绩,我们班在同年级里也是全校名列前茅。看着孩子们一天天的成长和变化,我由衷的感到欣慰。

    “净”已经逐渐成为我们班级的核心文化,既培养了孩子们成为一个有爱心、谦虚的人,又让孩子们有一颗感恩之心。每天清扫之中磨砺了孩子们的心性,让孩子们懂得感恩他人,知道了如何更好的坚持做好一件事。作为一位班级管理者,要善于抓住班级管理中的核心要素,由点及面,真正做到“百术不如一清”。

    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案例反思

    实验小学滨河校区  苗淑慧

    课题编号  DHJYXH2022060

    “学困生”对于每个老师来说,并不陌生。在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让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学习困难学生成了社会、家庭、学校教育关注的对象。转化学困生,更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挑战。

    从学困生周峻丞的案例出发,现对自己的语文学困生转化案例进行反思,反思如下:

    一、留心观察,掌握学情

    该生上课时总是做小动作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不爱回答问题,而且作业经常完不成。但是一到下课,他就生龙活虎玩耍开了,有时还特别淘气,惹来其他孩子告状。

    二、及时关注,因材施教

       针对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我采取了以下转化措施:

    (一)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公平地对待班中的每一位孩子,对孩子不忽视、不歧视、不疏远,关心他的学习、生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让学生觉得老师是公平、公正的。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帮助树立自信心。

    (二)“偏爱”去激励

    课堂上,对他特别关注。把简单的题目留给他,让他尝到成功的喜悦。发现周峻丞同学哪个地方进步了,我就抓住这一“闪光点”,在同学中大力表扬、鼓励,这样不仅树立了他在同学中的威信,也树立了他的进取心和自信心。

    (三)课外辅导

    认真分析孩子原有的基础知识,查漏补缺。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重点教给他必要的学习方法。努力提高他的基础知识水平,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四)建立同学“手拉手助学活动”。

    开展“一帮一”活动。安排学习成绩优秀、各方面表现较好的王悦玲同学为他的同桌,当他的“小老师”必要时,提醒、督促他遵守纪律,认真完成作业。课余时间,“小老师”还可以对他进行辅导,向他介绍良好的学习方法,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平时周峻丞同学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直接询问王悦玲同学,“手拉手助学活动”为学困生和优等生建立了友谊的桥梁,也促进了班内和谐学习气氛的形成。

    五)重视与家长沟通  

    通过打电话、开家长会等形式经常性地与家长沟通交流,并且告知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之处,善于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告诉家长对孩子要多鼓励,多关心。尽量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改掉自身不良的习惯,做孩子的好榜样。

    通过一学期的转化,周峻丞同学不论在学习方面,亦或是思想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多的改变,我想这些措施就是转化学困生的有效措施,也是我在转化学困生过程中的亮点所在。

    三、查根究因,反思不足

    周峻丞在以上措施的转化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在进步的同时,也让我发现了新的问题,追根究因,反思这些问题,我觉得仍有以下几点不足:

    1. 将这些学困生按照正常的学生来对待---作业是一样的,要求是一样的。

    2. 跟家长的沟通不够,不能时时掌握孩子在家里的真实情况。

    3. 忽略了与学生交流,不能及时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

    4. 忽略了在鼓励孩子的同时,也要对其进行严格要求。

    四、裨补阙漏,砥砺前行。

    在接下来的学困生转化中,我会裨补阙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在布置作业时,学困生有所照顾,在作业的数量上适当减少,在难度上适当降低,当达到一定程度时,循序渐进地提高挑战练习难度,这样不仅能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还能树立其学习的自信心。

    2.平时除了电话、家长会等方式跟家长沟通外,我会适时地进行家访,了解孩子的学习环境,和家长提出更有针对性地建议,加强家校合作,促使孩子一点一点进步。

    3.利用课余时间,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在学习上和生活上需要帮助的地方,及时帮扶。这样更有利于设计出适合孩子的转化措施。

    4.除了对孩子进行特别鼓励外,也要对其进行严格要求,让这些孩子尽快融入班集体中。不然时间久了,孩子会因为这份特殊的“优越感”,被其他孩子孤立,变得更不合群。

    5.学困生在进步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针对这样的情况,抓反复,反复抓,耐心细致地、坚持不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总之,转变学困生的工作是比较艰苦的事,但相信,只要我有耐心、有信心,周峻丞的转化会更彻底,我班的其他学困生一定会改变的。

    新课标核心素养下的教学新样态

                     ——观摩省语文课堂教学优课评选活动体会

    驼峰中心小学李莹

    如何打造新课标核心素养下的教学新样态似乎已成为大势所趋。在23届青年教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暨优课评选活动中,来自江苏省各市的优秀教师大展风采,成为引领我们学习的风向标。

    一、 创设真实情境,促进深度学习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通过各种手段营造场景,带领学生走入课堂的教学方法。在《梅兰芳蓄须》一课,教师通过播放梅兰芳博物院的场景与讲解员小张叔叔的微信通话,创设为梅兰芳博物院布置展厅的真实情景。这一情景的设置让人眼前一亮,也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感,学生在了解故事、分展区、取标题;学习布展、选展品、做解说;自选展区、合作布展、练习解说中真正酣畅淋漓地体验了一番。低年级段的《中国美食》设置的情景依旧真实又趣意盎然,引导小朋友们为外国友人推荐中国美食,学生在推荐、自主制作菜单等小活动中乐而忘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能够帮助学生身临其境的理解课文,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么如何创设真实而又不牵强附会、贴合生活又不疏离文本、新颖又不落俗套的情境呢?想来也是要耗费好大一番脑力的。

    二、深植文化底蕴,坚持以文化人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润泽万民。如何让语文课堂饱含文化底蕴、渗透文化韵味呢?这次的观摩课给出了很好的展示。《书戴嵩画牛》导入中的“千里江山图”《唐代斗牛图》以及题与跋的讲解,课堂中典籍图片及曝书亭的展现仿佛让我们穿越古今,来一场文化盛宴。《司马光》中《宋史·司马光》真正的古文展现、上官尚的故事以及“感恩亭”的介绍,让我们在文言学习中感受世间最美的风景——美好的品质。在文化自信背景下,重视文化浸润、延展文化育人,对于增强学生文化认同感、涵养学生民族情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巧设学习支架,指引自主探究

    支架式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深入理解,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搭建一定的学习支架,引导学生内化理解知识,提升学习水平。问题支架课课出现,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蜜蜂》等都设置了图表支架,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高效加工、处理、整合文本。学习支架的设置,不仅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有效地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四、构建任务群,驱动梯度学习

      学习任务群的一大特点就是“群”,“群”代表的是若干个小事物构成的一个大家庭。在之前的培训中,似乎更愿意将整个单元的课文内容整合,以整单元语言文字积累为首任,逐步深入设置任务群。也许由于新课标任务群的设置与新统编版教材单元不十分配套,也许由于这样的大单元教学教师、学生均须开课前充分准备,所以很多的展示课不整合大单元,而是在单篇任务群上下功夫。《西门豹治邺》从梳理故事情节到找出惩治对象和理由,再到汇报整个过程;《天窗》从初读课文、感受天窗到细读课文、体验天窗;《蜜蜂》从梳理实验过程到实验大揭秘……单篇任务群的设置总是环环相扣、紧密联系,将语文知识、语文知识实验、语文知识的情感表达呈梯度展现,驱动学生不断向高处攀登。

    五、融合科技元素,创新趣味课堂

    作为一个初入课堂的新手教师,多少也算个门外汉。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最让我眼前一亮、深受震撼的是那融合科技元素的PPT。“千里江山图”的缓缓打开,梅兰芳博物院的3D呈现、文言文浮与竹简最后收入竹简的文言汉字、亚欧大陆路线坐标的呈现、火与四点底的演变视频 、用手指就能点出火烧云照耀下不同色彩的图案变换……这些融合科技元素的课件深深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给孩子们带来不一样的情境体验。融科技元素进课堂很有创意,但也对很多像我一样不精通PPT、flash动画、微视频的教师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我们在向文本深处漫溯的同时,也应该紧随时代科技的步伐,不断学习创新型技能,架起现代化课堂的高度。

    六、落实语文要素,坚持稳中求进

    在我看来,对于百花齐放、精彩纷呈的其他课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司马光》《杨氏之子》似乎更加朴实,细细想来,这样质朴扎实的课堂不正是我们常态化教学应该学习的标杆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堂课,在梳理誓言的由来时,开展一分钟故事会,引导学生去除次要人物,抓主要人物等,梳理事件中的内在关系,让学生连贯说出誓言的由来。这样板块设计紧紧扣住了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扎扎实实地带领学生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语文课堂也许不需多么花哨,也许不需多么创新,更没有什么捷径,让学生在文本中踏踏实实地走几个来回,让单元主题、语文要素在孩子心中真正的落地生根,才是稳重求进的王道。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虽初入教育行业,却深深觉得教学教育之事前路漫漫、任重道远。“情境教学”、“五重教学法”、“主题教学”、“诗意语文”、“言语智能”、“情智语文”等名词还没听全,这又传来“大单元教学”、“任务群”、“新课标核心素养”、“新样态”等新名词。这次观摩受益匪浅的同时也深觉今后课堂教学的手足无措。愿在这个快节奏的教育教学体系中,摆脱浮躁,精心小火慢炖自己的粥……

    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心得

                          ——探索语文教学的新变化

    驼峰中心小学   王舒璇

    为推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和落实,用好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促进江苏省小学语文优秀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于2023年2月23日-2月24日在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小学举办江苏省第23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暨优质课评选活动,我有幸代表学校在活动现场进行观摩学习,在两天的听课学习中受益良多,以下来说说我的收获与体会。

    本次活动一共有十五位来自江苏省各个市的优秀语文教师参赛,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在上课的过程中都展现出自己对2022版《新课标》的理解和解读。同时也引发了我的思考,时代在不停的发展,那小语的课堂教学就不能“原地踏步”,该如何与时俱进呢?学与思是相辅相成的,在听课学习中,也让我感受到未来小语课堂的转变,从而让自己思考有深度、有远度,能够更好的把握好当下的语文课堂教学。

    一、以学习任务群为趋向,语文教学的“新”方法

    谢伯林老师所教授的《书戴嵩画牛》一课中,以“想想哪些是你已经读懂的,关于这个故事你还有哪些疑惑?请组长完成小组问题清单。”的方式,学生在沉浸式的学习中,发挥自身的学习主动性,最后以班级学生的合力解决存在的问题,带着问题思考,“杜处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从而聚焦人物的形象。李露老师所教授的《盼》一课中,“默读课文3-17自然段,想想围绕“盼”写了哪些内容,用小标题概括出来。”结合本单元的第16课,进行比较从而让学生意识到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表达中心意思,最后再围绕“盼”这一心理活动,划出你认为写得生动的地方,想想这样写的好处。探索作家取材的意义,围绕中心表达“盼”,从而破解写作密码。李秀平老师所教授的《天窗》,围绕课文中的“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这两句话,学习课文的第5和第7自然段,从哪些词句读出天窗是孩子的慰藉,圈画出来并简单批注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把握文本的内涵,通过一个小小的天窗来想象作者丰富的童年生活。

    二、以真实的情境为创设,语文教学的“新”课堂

    刘敏瑜老师所执教的《梅兰芳蓄须》一课中,以纪念馆讲解员小张叔叔的在线连线,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设计梅兰芳展厅的真实情境,层层推进式学习,课堂教学由一个一个板块的衔接组成,最终实现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氛围。孙晓玲老师所执教的《火烧云》一课中,以学生点触大屏的方式,感受在霞光的照射下,一切事物都发生了神奇的变化,学生感悟到了美,这时“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便出现在孩子们的眼前,真实的情境让孩子们体会到了霞光带给作者的乐趣,同时也带给我们无限的乐趣,身临其境又感同身受。纵瑞怡老师所执教的《中国美食》一课中,为了让外国小朋友来了解中国美食,从而设计一份东方套餐。以大的情境任务来识字,用方法、规律等总结和归纳实现写字训练,小视频的呈现方式从而拓展思维的训练。

    三、以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语文教学的“新”样态

    徐岩老师所执教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中,重温周恩来少年时的读书誓言,以一分钟故事的方式来梳理文本内容,从而训练学生语言的运用,从文中的字句来理解课题的含义。认同中华文化、热爱中华文化、品悟为了新中国的发展而做出贡献的人事物。宋春丽老师所执教的《司马光》和魏宝芹老师所执教的《杨氏之子》中,感知课文形式的不同,都是文言短片,学生根据人名来断句朗读,学会用小古文的内容来回答问题,小古文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在熟读与讲述的基础上,都突出在人物的思辨上,从而聚焦一个问题来学习。在拜丽老师所执教的《纸船与风筝》一课中,在猜想中识字,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体会语言的内在的神韵,词句、识字的教学符合低年级教学的特点。小熊与松鼠成为好朋友之后的美好友谊,从而帮助学生意识在生活中,碰到朋友之间出现的争吵,该如何去道歉和恢复友谊。

    在两天的听课学习中,两位语文大家:孙双金老师、薛法根老师更是结合十五堂精彩纷呈的优质课,谈谈自己对小语课堂教学的解读。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有:孙老师的一句“好课要上到学生的心坎上”,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双眼发亮。学习的本质是什么?学习中要有所思考。薛老师指出“双减背景下,如何实现高质量的语文学习?”要读懂文本,以学生的真实问题出发,实现主动学习、深度学习、共同学习。要转换学生的身份,在课堂中要让学生有真实的学习体验。要在做中学,让一群人在相互合作,学习方式、组织形式等加以改造,从而实现探究发现式学习。

    春是人间一盏灯,小语课堂教学的探索是光,指引我们小语教师们一直探索下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大班幼儿社会适应性准备的实践

    县幼儿园南湖尚苑分园 刘迎丽

    DHJYXH2022188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们自己做。”所以从小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自理能力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从小培养孩子养成整理的好习惯,能增强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自信心,培养做事认真、有始有终的良好行为。合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从生活中的不同环节入手,锻炼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及生活技能,为其未来的小学生活做准备。

    一、整理、归纳技能

    为锻炼幼儿的整理、归纳技能,教师可以结合一日生活中的不同环节,给予幼儿自主选择的机会,进而逐步提高幼儿整理、归纳物品的能力。如在区域游戏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将不同玩具分类,引导其自主整理游戏、活动材料,保证公共空间的整洁;离园时,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自主整理柜子及背包,强化幼儿的动手能力。最近我们设计了“整理小书包”这个活动,幼儿不仅从中学会运用分类和排序的知识整理书包,更养成生活中不依赖他人,整理好自己物品的好习惯,提高自我服务意识,更进一步萌发做小学生的兴趣,顺利地做好幼小衔接。

    二、自我服务能力

    自我服务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老师在幼儿园可以利用一日生活中的多个环节展开引导。如清晨入园时,引导幼儿自主整理衣物,并整齐放到个人专属的柜子中;上完厕所主动冲马桶,用餐前主动洗手,学会“七步洗手法”,注重个人卫生; 午睡时,幼儿自己整理好脱下的衣物,学习整理床铺。而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杜绝包办代替的行为,鼓励幼儿自主更换衣物、整理仪容仪表;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扫地、擦桌子、刷鞋、 洗袜子等,锻炼幼儿的生活技能。

    三、提高同伴交往能力

    《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中关于交往合作能力提出:一是能和同伴友好相处,乐于结交新朋友;二是能与同伴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遇到困难互帮互助,发生冲突时尝试协调解决;三是能主动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基于此,如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围绕《指南》中社会领域教学的建议,从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鼓励幼儿结交新朋友,引导幼儿与同伴分享高兴或有趣的事情。此外,教师可以适时开展混龄游戏,引导大班幼儿与小、中班幼儿做朋友,鼓励其与他人接触、交谈,进而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可以在阅读区开展绘本阅读活动,通过以下绘本提升幼儿的交往能力:友情建立——《咪咪卡,别怕》《利勒比找到一个好朋友》;分享意识——《我有友情要出租》《受人冷落》等等。这些绘本能深化幼儿对友情的认知,感受到与好友和同伴共同学习的快乐,在阅读过程中学会分享、谦让、包容、接纳他人

    四、学习榜样,提高素养

    “我们天生就会模仿。”也就是说模仿能力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指南》也指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由此,我们大班走进小学,鼓励幼儿向哥哥姐姐学习。将小学生作为幼儿学习的榜样,既能激发幼儿对小学校园的向往,还能让幼儿形成正确的学习、生活习惯。

    总而言之,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家庭、幼儿园和小学的全方位联动,需要家长及教师共同承担。教师及家长要充分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利用生活环节游戏活动等,提升幼儿的自理能力、社交能力,耐心倾听幼儿的想法,从实际情况出发,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并保护幼儿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让幼儿在直接感知、实际体验与亲身操作中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让我们家园携手,共同做好大班幼儿进入小学的准备吧!

                   (本期责任编辑:谷春香   审核:苗蔚林)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学前教育专项课题申报通知 下一篇《校本研修》22期(优秀课题展示)